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获奖人员介绍
日期:2012-11-15
        1、刘丰华,2005级硕博连读生,2010年毕业,在许高杰导师指导下主要从事有机极性基团改性钛氧基复合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曾参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YW.M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930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0415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4080489, Y4090044),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A610031)的研究。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收录论文5篇,与他人合作发表SCI(EI)收录论文4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2项,与他人合作申请发明专利3项。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干部”。2010年7月挂靠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凸凹棒石粘土的解离、分散及其在导电聚合物和纳米智能流体中的应用研究。在站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项目资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同时参与多项国家和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2、代 伟,2006级硕博连读生,2011年毕业,在汪爱英导师指导下,主要围绕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开展了论文工作,作为骨干参与了宁波市自然基金(2007A610028)、宁波市国际合作项目(2008B10046)、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C21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2205)等课题的研究,参与碳膜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的企业横向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收录7篇、核心期刊1篇),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4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10次。2011年荣获中科院朱李月华博士生奖学金。毕业后应聘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碳纳米结构材料等方面,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杨建辉,2009级博士,2012年毕业,在陈亮导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材料磁性、贵金属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学术会议3次(其中做学术报告1次),发表会议论文2篇。通过第一性原理的方法,为一些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6H-SiC的磁性、金纳米线表面乙苯的催化活性、等。发现了纳米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现象:纳米结构的表面吸附活性可以比块体表面还弱,并且通过电子轨道分析寻找到了该现象的内在原因。这个现象打破了“纳米结构比较活跃”的传统观点。利用纳米结构的形貌规律,成功设计出了一种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的金纳米结构。该结构同时具备一些奇特的性质,例如:高的功函数、变化大的量子电导率,再加上其较高的稳定性,该结构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2012年荣获中科院朱李月华博士生奖学金。